|
黄三角生态系统恢复 珍惜动植物大量出现 |
发表于:2005-12-1 作者:
|
随着黄河来水连续六年增加,河口地区生态“大补”,当地鱼、鸟和野生植物数量种类大量增加。前几年濒临绝迹的黄河刀鱼,今年大面积出现。
据东营黄河河务局工作人员介绍,由于自1999年黄河连续6年不断流,加之经过连续4年调水调沙试验,黄河来水连年增加,黄河河道不断刷深,河口段过流能力明显增强。据统计,六年来入海口160公里河道平均刷深1.0米,部分河段刷深超过1.5米,过流能力由2000年的不足2000立方米/秒提高到目前的3200立方米/秒。同时,荒碱地开发步伐加快,耕地面积大幅增加,仅利津县去冬今春就新增耕地面积2.6万亩。业内人士预言,如果黄河保持不断流,河口地区可利用土地还将逐年增加。
同时,连续4年调水调沙试验,给河口地区输送了大量泥沙,使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明显增加,生态系统得到完善。仅2005年第四次调水调沙就使新淤地向海内推进1.6公里,至少新增湿地2万亩。目前,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总面积已达到近20万公顷;鱼类、鸟类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。随着湿地面积的增加和淡水水位的上涨,保护区内的鱼类大量增加,前几年濒临绝迹的黄河刀鱼今年大面积出现。鸟类的数量和种类也明显增加,黄河口出现了东方白鹳、丹顶鹤等多种珍稀鸟类,鸟类增加到280多种。
据统计,目前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芦苇面积已增加到4万余公顷,野生植物近400种,刺槐林、天然柽柳林大面积死亡现象得到有效控制,总面积开始恢复性增长。(记者 李岩侠) |
|
|
|